落实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核心区城市对口帮扶机制。
在4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重申要切实把雾霾成因机理搞清楚,确定开展由环保部牵头,科技、中科院、高校、农业、工信等多部门和单位协作的集中攻关。此外,我国2017年底前将发布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对此,邹首民表示,环保部已会同相关部门在做实施方案,预计明年两会期间,将有一个初步的解释和说法。而对于雾霾的成因,一直没有权威的解释。3年前,环保部启动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主要目的是把土壤污染防治,特别是土壤污染场地的修复进行分类,分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两大类。已陆续向社会征求了三次意见,目前在进一步修改。邹首民表示,秋冬季重污染的形成,高污染物排放是内因,气象的不利条件是外因,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是动因,上述解释已经在科学界形成基本共识。
邹首民说,我国现行国家环境质量标准16项,已经覆盖了空气、水、土壤、声与振动、核与辐射等主要环境要素。但关于雾霾的具体成因,尚未达成科学共识。由此可见,在刚刚过去不久的4月,北京的空气质量还是令人满意的,优良天数比例超过七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多方治理,多管齐下的结果。
PM10浓度为10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5%。1-4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0.8%,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那么,在已经过去的四月,首都北京的空气质量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PM2.5浓度为7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8%。
由此可见,在刚刚过去不久的4月,北京的空气质量还是令人满意的,优良天数比例超过七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多方治理,多管齐下的结果。空气污染问题一直都是大家所关注的,无论是数九寒冬或是炙热三伏天,雾霾都会时不时的出现,让空气质量变得糟糕,不仅影响了环境,也对大家的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笔者认为,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应该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比如上下班出门首选地铁、公交车或者共享单车,拒绝户外露天烧烤等等,从我做起,为环保献上一份自己的力量,让首都的蓝天能更多。PM10浓度为10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3%。1-4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0.8%,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PM10浓度为10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官方网站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4月优良天数比例为73.3%,同比提高20.0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1%联合国本轮气候谈判8日在波恩开幕,来自世界各国的4000多名代表与会。此外,《京都议定书》及其多哈修正案已经对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的承诺行动做出安排,但发达国家较少提及相关问题。既要考虑发达国家重视的减缓、透明度等议题,更要关注发展中国家重视的适应、资金、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等议题。
陆新明说,2016年11月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了安排。在今年年底举行的波恩气候变化大会和未来的谈判中,2020年前承诺的行动问题应继续受到重视。
我们认为,发达国家应该在兑现已有承诺上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联合国2017年首轮气候谈判近日在德国波恩落下帷幕。
陆新明说,初步共识虽然形成,但谈判中分歧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是否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义务,如何确保各议题谈判全面、平衡推进等方面。陆新明表示,《巴黎协定》旨在加强《公约》实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作为《公约》基本原则之一理应坚持遵守。除围绕具体落实《巴黎协定》展开磋商,本论谈判还为11月在波恩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各项准备工作做出全面安排。2015年12月,《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巴黎协定》,这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公约》下第二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据了解,2016年11月举行的摩洛哥马拉喀什气候变化大会确定,将在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完成制定《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陆新明当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谈判总体达到预期成果,迈出实质性步伐。
《巴黎协定》次年正式生效。本轮谈判围绕《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进行,形成了初步共识,可以理解成为实施细则勾勒出了提纲。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当天对记者表示,中国代表团以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态度支持秘书处的工作,是我们战略性的重要伙伴此外,《京都议定书》及其多哈修正案已经对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的承诺行动做出安排,但发达国家较少提及相关问题。
联合国2017年首轮气候谈判近日在德国波恩落下帷幕。在今年年底举行的波恩气候变化大会和未来的谈判中,2020年前承诺的行动问题应继续受到重视。
《巴黎协定》次年正式生效。我们认为,发达国家应该在兑现已有承诺上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陆新明表示,《巴黎协定》旨在加强《公约》实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作为《公约》基本原则之一理应坚持遵守。陆新明说,初步共识虽然形成,但谈判中分歧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是否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义务,如何确保各议题谈判全面、平衡推进等方面。
2015年12月,《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巴黎协定》,这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公约》下第二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联合国本轮气候谈判8日在波恩开幕,来自世界各国的4000多名代表与会。
既要考虑发达国家重视的减缓、透明度等议题,更要关注发展中国家重视的适应、资金、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等议题。据了解,2016年11月举行的摩洛哥马拉喀什气候变化大会确定,将在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完成制定《巴黎协定》实施细则。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陆新明当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谈判总体达到预期成果,迈出实质性步伐。《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当天对记者表示,中国代表团以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态度支持秘书处的工作,是我们战略性的重要伙伴。
陆新明说,2016年11月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了安排。本轮谈判围绕《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进行,形成了初步共识,可以理解成为实施细则勾勒出了提纲。除围绕具体落实《巴黎协定》展开磋商,本论谈判还为11月在波恩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各项准备工作做出全面安排他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生态变化迅速发生的时代。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树木生理学家Leander Love-Anderegg认为,这项研究承认存在这些潜在的混杂变量。据新华社报道,具体而言,过去30多年里,美国东南部降水减少,中西部降水增多,结果橡树、枫树和核桃树等对降水敏感的落叶阔叶树种向西迁移。
他说,这项研究表明,在短期内,树木对水分供应变化的响应大于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生态学家们早就预测到气候变化会使植物和动物向北并朝着极地的方向运动,以期寻找熟悉的温度。
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森林将不同于10年、20年或30年后的森林。美国珀杜大学森林研究专家费松林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5月17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分析了美国林业局1980年至2015年间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发现不同树种对气候变化有不同响应,有一些树种对气温变化敏感,但更多树种对降水变化更敏感。